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adge(徽章):中世纪骑士的家族标识

英语单词badge(徽章)本意是骑士的家族标识,最早出现于中世纪骑士比武大会。在比武时,骑士全身上下都被铠甲包裹。为了表示自己的身份,骑士往往在自己的盾牌上装饰上不同的图案。所以现在的徽章,如国徽、队徽往往都设计为盾形。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家徽文化不发达,这可能与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有关。西方文字通常是拼音文字,因此不如图案那么鲜明形象,而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适合作为图案来使用。因此中国古代将军领军打仗时,旗帜上往往使用自己的姓氏来标明身份。

跟badge拼写很接近的一个单词是badger(獾)。据说獾之所以被称为badger,是因为它的前额上有醒目的白色条纹,就像是一个徽章。

badge: [bædʒ] n.徽章,纹章,标识

badger: ['bædʒə] n.獾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dge 词源,badge 含义。

anime:日本动画片

来自日语对英语单词animate的改造,最终又以anime拼写传回英语。比较漫画,来自中文对日语manga的翻译,最终又来自汉字漫+画。

dubnium(化学元素):杜(第105号元素)

来自其发现城市Dubna, 俄罗斯核研究所所在地。由于该元素属于过渡金属之一,因此它对应的汉字的准确写法是左边是一个金字旁“钅”,右边是一个杜甫的“杜”,即“钅杜”,只是该字目前在电脑上显示不来。

geisha:艺伎

来自日语,最终来自汉字。

wasabi:山嵛菜

来自日语,可能来自汉字山葵。

haiku:俳句

日本传统诗句,三行为一首,通常为17个音节。来自日语,最终来自日本汉字,字面意思即排句,在古汉语俳通常指杂戏,滑稽戏,可能与相声相似。

hassium:化学元素(钅黑,第108号元素)

来自德国地名Hessen州,因该金属元素首次合成于该地Darmstadt研究所而得名,词源同hessian. 由于该元素属于过渡金属之一,因此它对应的汉字的准确写法是左边是一个金字旁“钅”,右边是一个黑白的“黑”,即“钅黑”,只是该字目前在电脑上显示不来。

hiragana:日语中的平假名

来自日语,hira,平,词源可能同Hiroshima,-gana,假名,即kana,来自日本汉字kariru,借,na,字。

honcho:老板,头儿

来自日本汉字班长,由二战时美国大兵将该词引入美国。

hara-kiri:切腹自杀,自我毁灭   

日语借用词,其中hara意为belly(腹),kiri意为to cut(切),其实即来自日语汉字“腹切”。这是日本人独有的自尽方式,过去常为武士和军国主义者所用,自杀时挖出内脏。但hara-kiri 一词日本人自己很少使用。

volume:卷

volum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volumen,经古法语进入英语。Volumen的意思是“一卷书写过的东西”,古代拉丁文字是书写在一种纸莎草作成的纸上或羊皮纸上的,为了阅读方便,就卷在一个卷轴上。这倒颇似汉字的“卷”,中国古时的文字是刻在竹筒上,然后穿起来卷成一捆一捆的,或写在帛上、纸上、卷起来收藏的,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

前面museum一词的行文中提到古埃及王于公元前三世纪时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馆,其中包括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原藏70万卷纸莎草纸和羊皮纸书写的书籍,但这座图书馆连同博物馆一起,被后来的次战火焱毁。

A:英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

如同汉字起源于象形,英语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一开始都是描摹某种动物或物体形状的图画,而这些图画最后演变成为符号。但这些符号和原先被描摹之实物的形状几无相似之处。谁也不能肯定这些象形字母原先究竟代表什么。我们的解释只能是学者们基于史料作出的有根据的猜测。一般认为希腊字母乃西方所有字母,包括拉丁字母的始祖。其实希腊人的字母又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借过来的。约在3000年前,在腓基尼字母表中字母A读如aleph,写起来形似字母V,中间再加一横,代表牛头或者牛角。以后希腊人将它倒过来写。对于古代腓尼基人来说,牛意味着财富,吃,穿,耕作都少不了它。这也许就是A被列为第一个字母的缘故。

tsunami:海啸

该词来源于日语tsunami,其字面意思是“港口的波浪”,在日语汉字中书写为“津波”。日语tsu的意思是“海港、港口”,也就是日语汉字的“津”,日语nami的意思是“波浪”,所以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港口的波浪”。

1946年阿留申群岛发生地震的时候,当地的日本移民说的“tsunami”这个词就在夏威夷被使用了,再由于在美国被广泛使用了之后,“tsunami(津波)”这个词就被国际化了。

尽管在英语中表示“津波”这个意思的说法有“tidal wave”,但是“tsunami”这个词也在被使用。原因不光是上面讲的,还有就是“tidal wave”中的“tidal”是海潮的意思,而“津波”所表达的现象不是有潮汐所引起的。

emoji:表情符号

emoji源于日本,是日语“绘文字”的音译,绘(e = 图片),文字(ji = 字符,moji = 文字),这种图像化的符号在1999年被开发出来并在日本流行。很快,emoji走出日本,席卷全球。

emoji的创造者是日本人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他将目光投向儿时的各种元素以获取灵感,如日本漫画和日本汉字等。“日本漫画中有许多不同的符号。漫画家会画出一些表情,表现一个人满头大汗或是迸发出一个想法时头上出现一个灯泡。”同时,从日本汉字中他获得了一种能力,用简单的字符来表达“秘密”和“爱”等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