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harisaical(伪善的):伪善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Pharisee)是古代犹太人中的一个教派,在耶稣在世期间是犹太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持了祭司等宗教职位。“法利赛”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分离”,指为保持纯洁而与俗世保持距离。法利赛人在各种洁净的礼仪上拘谨而固执,绝对不向一个“罪人”(在宗教礼仪上不洁净的人)购买任何食物,也决不请罪人去家里,但他们却喜欢去罪人家里教训他人。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的伪善,曾经说他们:“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马太福音23:27-28)。

由于法利赛人以伪善而出名,因此从表示法利赛人的单词Pharisee产生了形容词pharisaical,表示“伪善的”。

pharisaical:[ˌfærɪˈseɪɪk] adj.伪善的,讲究虚礼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harisaical 词源,pharisaical 含义。

talent(天资):《圣经》中的“塔兰特币”寓言

英语单词talent源自希腊语talanton,字面意思“天平、秤”,本是重量单位,一般译为“塔兰特”。也可用作货币单位,表示等重的黄金或白银,曾经在中东、希腊等地区广泛应用。

在《圣经》的《马太福音》中,耶稣讲了一则寓言:有位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来仆人,把家业委托给他们。他按照每个人的才干,依次给了5个、2个和1个塔兰特币,然后就启程了。那个拿了5塔兰特币的仆人,把钱拿去做买卖,赚了5塔兰特币。那个拿了2塔兰特币的仆人也同样赚了2塔兰特币。只有那个拿了1塔兰特币的仆人在地上挖了个洞,把钱藏在里面。

主人回家后,仆人们向他汇报成就。拿了5塔兰特币和2塔兰特币的仆人,他们的塔兰特币都翻倍了,只有拿了1塔兰特币的仆人依然是1塔兰特币。前两个仆人都得到了主人的夸奖,第三个仆人被主人臭骂一顿,然后把他的1塔兰特夺走,交给第一个仆人。

经济学中有名的“马太效应”就源自这则寓言,在圣经中表达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者通吃。

在寓言中,塔兰特币比喻上帝给予每个人的天资。耶稣借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要好好利用上帝赐予每个人的天资。虽然每个人的天资有高有低,但只要你利用得当,都能得到上帝的赏识,为你提供更多的机遇。所以,本来作为货币单位的英语单词talent也就有了“天资”的含义。

talent:['tælənt] n.才能,天资,天才

talent:才能,才干,天赋

talent 一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源自希腊语talanton 'unit of weight or money' (重量或倾货币单位)。英国神学家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1330 ? -1384)在1382年的《圣经》英译本中就用talent 一词来翻译这一古希腊货币单位。因此在14世纪时talent 原指货币单位,可译为“塔兰特”。1个talent的值究竟有多少往往因时因地而异。据考古学家会计在古希腊1个 talent 约折合现代希腊货币6000德拉克马(drachma)。翻开《圣经.马太福音》我们可以在第25章第14至30节中读到这一则寓言:有个人在出门时把金钱托付给三个仆佣。他按他们各自能力的大小交给他们不同数量的钱,给其中一个5 talents,另一个2 talents,第三个 1 talent。

当主人回来时,头两个仆人的钱比主人交给他们时多了一倍,分别为10 talents 和 4 talents ,因而得到主人的奖赏。第三个仆人的钱不增加也没有减少,仍然是 1 talent,因为主人走后他生怕丢失而把钱埋起来。主人本以为他会利用给他的钱去做生意,至少也会把他的 1 talent 存入银行,获得一些利息。为此主人非常生气,严责之余还把那 1 talent 的钱收回并把它交给那个已经有10 talents 的仆人。马太讲的这则小故事的寓意在于教育世人,上帝赋予的天赋和才能人人都有义务去加以发挥。据此,talent 到了15世纪初便由货币单位逐渐转义为“才能”或“天赋”。

eleventh hour:最后一刻,最后关头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0章中记载了耶稣对其门徒讲的一则语言。有个葡萄园主一早就出去雇人来为他做工,与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他在不同时间先后雇了几批工人。早来的人和后来的人都发给相同的工钱,即使是那些在第11个小时才进园干活,只在园中干一个小时的,也领得和那些已干了足足十二个小时的雇工同样多的报酬。为此,早来的人抱怨,但园主却说,原先讲定的一钱银子并没有少给。至于照样付给晚来的人是他心甘情愿的。耶稣用葡萄园喻指天国,意在说明能够进入天国的不分先后,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来得及。

古时候犹太人将白天分为12小时,从清晨6点到下午6点。eleventh hour 既不指现在的上午11点,也不指晚上11点,而是相当于日落前的下午5点,即白天12小时工作的“第11小时”,后被喻指“最后一刻”,有时还引申为“在最后关头”。常用的短语搭配为:at the eleventh hour,而eleven-hour decision 就指“最后一刻做出的决定”。

the salt of the earth:社会中坚;民族精华;优秀份子

盐在古代是很贵重的,并被认为是“尊贵”的象征——古罗马士兵就曾经用盐来发工资、发津贴,所以才有了单词salary;在伊丽莎白时代,王公贵族们的餐桌上都摆着一个很大的盐罐,贵宾坐在盐罐的上首,正因为如此才有短语Please sit above the salt(请上座)。

盐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人体若缺盐,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出现种种疾病。盐还有杀菌、解毒、消炎、除污等多种功用,它既是“百药之王”,又是工业之母,尤其是在古代,盐确实是值得珍视的东西。在许多民族的古代习俗中,盐都被当作敬客的高贵礼品。

今天我们谈的the salt of the earth(精英、中坚力量)一词出自《圣经》。 据《新约·马太福音》记载:耶稣对他的门徒说:“Ye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but if the salt have lost its savor, 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如何才能再变咸呢?)在这里,salt转义为elite of the world(中坚力量,精英,高尚的人)。这是耶稣在福音结尾时所说的话,既然他把门徒比做“世上的盐”,足见此种称赞高乎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