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al(军事的):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Ares)是主神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儿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的情人,掌管战争。他相貌英俊,孔武有力,性格残暴好斗,象征着战争的野蛮杀戮。阿瑞斯性格暴戾,其他神祗和人类都不喜欢他。他的生身父母也不喜欢他。在《伊里亚特》中,宙斯对阿瑞斯说:“在所有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中,你最令我作呕,你除了争吵、战争和打仗之外什么也不喜欢。你遗传了你母亲赫拉的固执和难管束的性情。”
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吃败仗。他曾被两个巨人塞进青铜大瓮,囚禁13月之久,若不是他兄弟赫尔墨斯的营救,他早已丧生其中。他与两个妹妹,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经常发生矛盾,但基本上每次都被她们狠狠修理。在特洛伊战场,他主动挑衅雅典娜,结果被雅典娜用一块石头砸伤脖子。凡人英雄赫拉克勒斯杀了他的儿子,阿瑞斯向他挑战,结果被英雄打伤,呻吟着回到奥林匹斯山。 可以说,在崇尚和平和文艺的古希腊,战神就是外强内干,备受嘲弄的草包。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诸城邦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神是斯巴达的保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保护神。与精于文艺的雅典人相比,沉默寡言的斯巴达人对希腊神话中的影响力极低,导致在希腊神话中战神屡屡被雅典娜欺负。
不过到了古罗马时期,战神却时来运转了。在罗马神话中他被称为马尔斯(Mars)。 因为罗马人崇尚武力,所以战神在罗马神话中地位极高,三月(March)和火星(Mars)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单词march还表示“进军”,因为古罗马人认为三月份是开始进军打仗的好季节。从战神的名字中还产生了martial(战争的)这个单词。
Mars:[mɑːz] n.战神,火星。
march:[mɑːtʃ] n.三月v.进军
martial:['mɑːʃ(ə)l] adj.军事的,战争的,尚武的。
martial art:武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rtial 词源,martial 含义。
siren(汽笛):歌声迷人的女海妖塞壬
在希腊神话中,塞壬Siren是一种女海妖,人面鸟身,长得美若天仙,并且拥有天籁般迷人的嗓音。她们住在海岛上,用歌声魅惑航海者,使他们的船只触礁沉没,船员成为她们的腹中餐。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将要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得到女神的忠告,预先采取了防备措施。他命令手下把自己牢牢地绑在桅杆上,让手下用蜡把各人的耳朵堵上。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果然从远处传来了迷人的歌声。歌声如此令人神往,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束缚,向手下大喊大叫,让他们驶向海岛。但他的手下因为事先得到指示,对此不闻不顾,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远远地离开了海岛才给他松绑。奥德修斯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安全地欣赏了塞壬们的天籁之音。
在17世纪,人们为了防止船只触礁,就在暗礁附近用汽笛发出警报,警示海员们塞壬的故事。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警报声叫做siren。
siren: ['saɪr(ə)n]n.汽笛,警笛,歌声迷人的女歌手,女妖塞壬adj.迷人的vt.引诱vi.响着警笛行驶
sirenian:[saɪ'riːnɪən] n.海牛目哺乳动物adj.海牛目哺乳动物的
right(右边的,正确的):左凶右吉的迷信
英语单词right既表示“右边的”,又表示“正确的”。为什么“右边的”就是“正确的”呢?原来,这跟西方的左凶右吉的迷信有关。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右边代表吉利,左边代表凶兆。在观鸟占卜时,若鸟从右侧飞入,主吉,称为dexter;若鸟从左侧飞入,则表示凶象,称为sinister。所以单词dexter既表示“右边的”,又表示“幸运的”,单词sinister既表示“左边的”,同时又表示“凶兆的”。同样,单词right既表示“右”,也表示“正确”,而单词left既表示“左”,同时还含有“弱、愚蠢、卑贱”的含义,但这层意思现在很少使用。
在圣经中,在末日审判时,神让善人站在右边,让恶人站在左边。右边的善人上天堂,而左边的恶人下地狱。在大多数英语国家中,婚礼上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象征女性属于次要地位。
right:[raɪt] adj.右边的,正确的,直接的n.右边,正确,正义
left: [left] adj.左边的
sinister:['sɪnɪstə] adj.阴险的,凶兆的,灾难性的,左边的
dexter: ['dekstə] adj.右侧的,幸运的
dexterity: [dek'sterɪtɪ] n.灵巧,敏捷,机敏。记:右手的特点
crisis(危机):表示“病情关键期”的医学术语
crisis是拉丁词借用词,最初只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病情关键期”,即机体的自然治愈力与疾病作决定性斗争的时期,是疾病变好或变坏的关键时刻。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生注意到,许多疾病一般在一定期限内将发生转变,要么病情缓解、恢复健康,要么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疾病若在预定的天数出现转变,则预示着预后良好,否则预示着预后不良。希波克拉底在《论流行病》中指出:“医生必须注意病情关键期,应知道这是决定生死或者至少病情变坏或好转的关键时刻。”
17世纪以后,crisis一词从医学领域逐渐扩展,用于表示更广泛意义上的“危机”,“转折点”等。
crisis:['kraɪsɪs] n.危机,关键时刻,决定性时刻adj.危机的,危机处理的
cabinet(内阁):英王与亲信讨论国家大事的密室
英语单词cabinet(内阁)源自法语,是cabin(小屋、客舱、船舱)的指小形式,也就是比小屋更小的空间,用于收藏标本、财宝的壁橱或密室。
内阁是由中世纪英国国王的顾问机构枢密院(the Privy Council)中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1066年的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设立了中央管理机关“御前会议”,御前会议是国王的咨询机构和办事机构。到了15世纪,国王的御前会议更加固定和完善,发展成为枢密院,以后枢密院中又分设若干个委员会,分管各项事务,其中外交委员会地位最显要,也最得英王的信任。从查理二世、威廉三世到安娜女王,在庞大的枢密院会议上讨论政务之前,英王总要与该委员会的少数亲信大臣聚集于一个小房间,秘密开会讨论。因此人们便该委员会称为cabinet。后来该词用于指政府中的核心成员。
cabin:['kæbɪn] n.小屋、客舱、船舱
cabinet:['kæbɪnɪt] n.内阁,壁橱,小陈列室adj.秘密的,内阁的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Helen of Troy:倾国倾城,红颜祸水,害人精
Helen of Troy 直译为“特洛伊的海伦”,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Helen)是宙斯和凡人勒达所生的女儿,随母亲在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当海伦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已经美若天仙,曾经被忒修斯劫走,后来被两位哥哥救回。海伦成年后,前来求婚的希腊贵族挤破了头,差点为了她自相残杀起来。后来,求婚者之一的奥德修斯建议大家尊重海伦自己的选择,并发誓尊重并帮助海伦所选中的丈夫。海伦选中了墨涅俄斯 (Menelaus),后者也因此继承了斯巴达王位。
Helen 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
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 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
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y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轮重返故土。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已为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迈锡尼发掘和考证古代特洛伊古城废墟所证实。至于特洛伊城被毁的真正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 决不是为了一个美女而爆发这场战争的,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轮而打了起来,毋宁说是为了争夺该地区的商业霸权和抢劫财宝而引起战争的。所谓“特洛伊的海伦”,实质上是财富和商业霸权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妲己亡商”,“西施沼吴”等传说,以及唐明皇因宠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说法。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光,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也可纸倾覆邦国。其含义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现代英语中, Helen of Troy 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skeptic(怀疑论者):仔细察看的人
公元前二、三百年前,在古希腊的一名哲学家皮洛(Pyrrho)开创了一门新的哲学学派。皮洛主张人的感知是不可靠的,人们无法据此获得真理。因此,他主张超然物外,对一切事物都保持淡定,不要轻易做出判断。他的口号是:“不做任何决定,悬搁判断。”
据拉尔修写的传记,皮洛不关心任何事物,也不避免任何事物,对车祸、摔倒、被狗咬之类的危险无动于衷。有一次,他的朋友跌入泥坑,他径直走过,没有出手相助。又有一次在海上遇到风浪,别人都惊慌失措,他却若无其事,指着船上一头正在吃食的猪说,这才是人应有的不动心的状态。
皮洛的门徒们自称为Skeptikoi,该词来自希腊语skeptesthai(察看、深思),词根skep=scop、spec(察看)。因此 Skeptikoi可以理解为“仔细察看的人。”英语单词skeptic(怀疑论者)就来源于此,用来表示对事物保持质疑态度的人,尤其是对宗教信仰持有质疑态度的人。
skeptic:['skɛptɪk] n.怀疑论者,无神论者
skeptical:['skɛptɪkl] adj.怀疑的,怀疑论的,不可知论的
skepticism:['skɛptɪ,sɪzəm] n.怀疑论,怀疑的态度
auroral(极光的):北欧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
欧若拉(Aurora)是北欧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爱欧丝 (Eos)。她掌管北极光,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欧若拉是一位美丽的女神,每天早晨时分飞向天空,向大地宣布黎明的来临。在北欧神话中,据说她排行第 三,哥哥是太阳希理欧斯,姊姊是月神席琳。她有时候也被指为极光,不过大多数时间她还是被称为黎明女神,因为欧若拉的含义就是黑夜转为白天的那第一道光 芒。
其中关于欧若拉最著名的故事,是她与她恋人的故事。传说欧若拉爱上了凡人耶尔库,明 知道不能爱他,却又无法割舍爱情,于是她向神王奥丁祈求,请求奥丁赐予她的恋人不死之水,让他永远都不会死,这样他们就可以长相厮守。奥丁准许了欧若拉的 不情之请,但是他再三告诫她,愿望许了就不可收回。欧若拉应许了。
然而耶尔库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不死之水虽能让他免除一死,但创口再也无法愈合。欧若 拉返回天界请求奥丁,奥丁告诉她:“回到他的身边吧,如果你真的爱他,他将会在你的爱中痊愈。”欧若拉伤心不已,她的恋人痛苦不已,每日呻吟,却不能死 去,欧若拉厌倦了这“所谓的爱”,弃耶尔库而去,将他变成了蟋蟀。这就是为什么蟋蟀每天叫个不停的原因。
aurora:[ɔ'rɔrə] n.黎明女神欧若拉,极光,曙光
auroral:[ɔ'rorəl] adj.极光的,曙光的
stygian(幽暗的):希腊神话中环绕地狱的憎恨之河
在希腊神话中,斯堤克斯(Styx,在希腊语中是“仇恨的”)是大洋河神俄刻阿诺斯 和提坦女神忒堤斯的女儿,也有人认为她是夜神倪克斯和黑暗之神厄瑞玻斯之女。她掌管冥界的9条河流之一,因此这条河流也被称为Styx(憎恨之河)。这条 河的河水具有魔力,凡人接触此水后可以刀枪不入,因此凡人英雄阿喀琉斯出生后就被他妈倒提着浸入该河。另外,神灵若是渡过这条河就会失去神性,因此神灵常 常以Styx的名字来发誓。以Styx的名义发出的誓言是极其神圣的,任何违背此誓的神灵都会受到昏睡一年的惩罚。
憎恨之河位于冥界,因此阴森恐怖。英语单词stygian就源自憎恨之河的名字Styx,意思是“幽暗的,阴暗的”。
stygian:['stɪdʒɪən]adj.幽暗的,阴暗的
cardinal(鲜红色的):枢机主教所穿衣帽的颜色
英语单词cardinal在辞典中有两个含义:1、鲜红色,2、主要的。这两个在中 文中毫不相关的含义怎么会聚集在同一个单词上呢?原来,cardinal一词来自拉丁语cardinalis,表示“主要的,首要的”,由拉丁语 cardo(门枢、门铰)衍生而成。在天主教会中,协助教宗治理教会的高级教士被称为cardinal,中文一般翻译为“枢机”,其中的主教被称为“枢机 主教”。枢机相当于“长老”(senator)。枢机由教宗亲自册封,协助教宗管理教会事务。当教宗空缺时,也只有他们有权选举下一任教宗。历史上出任枢 机者包括平信徒、执事、司铎和主教。然而,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规定,枢机候任者必须至少为司铎。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于1962年更规定,凡擢升为枢 机者,如果是司铎,应祝圣为主教。
由于枢机主教一般都身穿红衣,戴红帽,所以在中文中枢机主教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衣主教”,原本仅表示“枢机”的cardinal一词也因此衍生了“红色”的含义。
cardinal:['kɑːd(ɪ)n(ə)l] adj.主要的,基本的,红色的n.枢机主教,红衣主教,红色
sacrament(圣礼):面对神灵立下的誓言
古代罗马人发誓时,为了表示誓言的庄严性,往往会邀请神灵作为见证,并在神灵面前承 诺将来若是违背誓言,可任由神灵处置。这种面对神灵立下的誓言就是sacramentum,进入英语后演变为sacrament。该词的词根sacra来 自拉丁语sacrare,意思是“奉献给神,使神圣”。
sacrament一词最早应用于军事和法律领域,古罗马军队向国家元首宣誓效忠 时、原被告在法庭上宣誓时,所发的誓言就是sacrament。基督教兴起后,用sacrament一词来表示“圣礼”,最主要的两项圣礼就是“洗礼” (baptism)和“圣餐礼”(eucharist)。sacrament还可以专指“圣餐礼”。之所以将“圣礼”称为sacrament,是因为圣礼 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重温人和上帝所缔结的神圣约定,提醒教徒自己在上帝面前所立下的誓言。
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的名字就来自sacrament一词。
sacrament:['sækrəm(ə)nt] n.圣礼,圣餐礼vt.立誓
cartel(卡特尔):军队之间的书面协议
cartel(卡特尔)指的是同一行业中若干企业达成协议,联合起来控制市场的行为。这个单词来自拉丁语charta(纸),与chart(图纸)同源。在16世纪,cartel指的是书面的挑战书。在17世纪时,该单词表示军队之间达成的交换俘虏的书面协议。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达成的协议自然与交战双方达成的协议有很大的类似性,因此cartel一词从20世纪初开始用来表示原本相互竞争的企业达成协议、联合控制市场的行为。
cartel: [kɑː'tel] n.卡特尔,企业联合,垄断联盟,俘虏交换协议
prestige(声望):魔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幻觉
好莱坞著名电影《致命魔术》(the prestige)讲述了两个超级魔术师明争暗斗的故事。很多观众对该片的英文名字不理解。英语单词prestige在字典中是“声望”的意思,跟魔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单词的本意就是魔术表演中的招数、特技的意思。它源自praestringere,由prae(pre,在……前面)+ stringere(捆绑),字面意思就是“在人面前假装把自己捆绑起来”。
电影《致命魔术》对prestige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每一次魔术表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叫做pledge,魔术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平常的物品或场景,并请观众检验;第二部叫做turn,魔术师利用这些平常的物品做出不寻常的事情,如使东西消失,但这还不足以使观众鼓掌。因此优秀的魔术还需要第三步,这就是prestige,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魔术师要在这一步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把消失的东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带回到人们面前,从而博得观众的惊奇与赞叹。
由此可见,prestige的本意是指高超的魔术师所创造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的幻觉,这种幻觉能使观众如痴如醉,从而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魔术师五体投地、敬若神明。因此prestige一词也就衍生出“影响力、声望”的含义。
prestige: [pre'stiː(d)ʒ] n.威望,声望,声誉
prestigious: [pre'stɪdʒəs] adj.有声望的
meter(米):希腊古典诗歌韵律的最小单位
英语单词meter(米)源自希腊语metron,原本是希腊古典诗歌韵律中的最小单位,由一组长短音节组成,希腊古典诗歌中,每一行应该包括若干个metron。其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的五言诗或七言诗中的一个字。由于metron是衡量诗歌韵律的最小单位,所以后来metron在希腊语中又衍生出“度量万物的最小单位”之意。
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国民公会令法国科学院组织一个委员会来标准的度量衡制度。委员会提议了一套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并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即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标准单位。他们用希腊语metron作为这个标准单位的名称,在法语中拼写为mètre,进入英语后拼写变为meter,中文译成“米突”或“米”。
到现在,英语单词meter依然还保留了“韵律”之意,反映了它的渊源。
meter:['mitɚ] n.米,公尺;仪表;韵律v.用仪表度量
baedeker(旅游指南):旅游出版业的红人贝德克尔
英语单词baedeker源自十九世纪德国出版商卡尔·贝德克尔(Karl Baedeker)的姓名。他所出版的《贝德克尔旅游指南》囊括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内容丰富,样样洒洒,包罗万象,携带方便,红了好多好多年。
贝德克尔本人酷爱旅游。最初,他仅仅是把自己旅游过的国家和城市,通过文字和插图,钜细靡遗地记录下来供后来的旅行者参考,随着他走过的城市越来越多,出版的书也就越来越多。后来他的儿子也开始加入了这样的旅行写作行列。翻译成英文之后,这套书的实用性和资讯性之高,让很多读者都趋之若鹜,慢慢地也有些读者以这样的方式加入Baedeker丛书的写作行列,所以影响力不断扩大,后来变成了“旅游指南”的代名词,并且还扩展到其他领域,表示“入门手册”。在二战期间,德国曾对英国城市开展空袭,空袭目标就是根据《贝德克尔旅游指南》来选择的。
baedeker:['beidikə] n.旅游指南,入门手册
bandit(盗匪):中世纪欧洲被皇家公告剥夺公权的人
在封建时期的欧洲,各级封建领主都可以发布ban(公告),其中最高级别的是皇帝颁发的ban,被称为imperial ban(皇家公告)。与其他公告不同的是,只有皇家公告可以宣布剥夺某人的公权。这种剥夺他人公权的法律行为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bandire,是英语单词banish(放逐)的词源,而被剥夺公权的人则被称为bandito,英语单词bandit就来源于此,本意就是被剥夺公权的人。
在当时,一个人若是被剥夺公权,意味着他失去法律的保护,所有人都可以抢劫、伤害甚至杀死他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别人若是帮助他,则也会被剥夺公权。被剥夺公权的人只能到当局自首,才有可能撤销剥夺其公权的公告,但有些更加严厉的公告是不可撤销的。受到这种公告惩罚的人,唯一出路就是亡命天涯,落草为寇了,所以bandit一词逐渐衍生出“盗匪”之意。
皇家公告不仅可以宣布剥夺某个人的公权,还可以宣布剥夺某座城市的公权,其他城市可以攻击、掠夺或征服这座城市。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因为德国城市多瑙沃尔特爆发的反天主教暴乱而宣布剥夺该城市的公权,从而引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bandit:['bændɪt] n.强盗,土匪,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
banish:['bænɪʃ] vt.放逐,驱逐
outlaw:['aʊtlɔː] vt.放逐,剥夺法律保护n.被剥夺法律保护者,亡命之徒,歹徒
plumber(水管工):古罗马人用铅制作水管
在英语中,表示“水管工”的单词是plumber,由plumb(铅)+er(人)组成,字面意思就是“铅制品工人”。水管跟铅制品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是因为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广泛使用铅来制作水管。
古罗马人的冶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冶炼白银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副产品铅。古罗马人发现金属铅具有很好的特性,用铅制成的日常器皿能保持持久光亮,不会像铜器那样产生绿绣;在葡萄酒中加入铅粉不仅能去除葡萄的酸味,还能使酒味更加醇厚;用铅粉做成的化妆品能够让妇女的皮肤更白。因此,古罗马人的贵族广泛使用铅制品,例如,他们把铅条夹在木棍中用于书写,这就是“铅笔”一词的由来。他们还使用铅做成水管,构建了四通八达的地下管道。这些管道中含有的金属铅逐步溶解之水中,被喝进罗马人的身体内,甚至是孕妇的体内。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罗马人都受到了严重的铅中毒。很多科学家认为,铅中毒是古罗马帝国破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拉丁语中,plumbum表示“铅”,由此衍生出英语单词plumb(铅)。由于古罗马的上下水管道都是用铅制成的,因此安装、维修这些管道的工人在英语中就被称为plumber(铅制品工人)了。
plumb:[plʌm] n.铅,铅垂,垂直adj.垂直的vt.使垂直,(用铅垂)探测
plumber:['plʌmə] n.水管工
plumbing:['plʌmɪŋ]n.铅工业,水管工业,水管工作
aplomb:n.垂直,沉着,泰然自若。=a(according to)+plomb(plumb)→与铅垂线平行→垂直→不偏移摇摆→沉着,泰然自若
apostrophe:撇号
发音释义:[ə'pɒstrəfɪ] adj. 撇号;单引号;省略符号
结构分析:apostrophe = apo(离开)+ strophe(拐弯)→避开→省略→省略符号、撇号
词源解析:strophe←希腊语strephein(拐弯)
背景知识:撇号(’)在英语中表示省略若干字母,如isn’t = is not,we’ll = we will。’s表示所有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简略表示。
aplomb:沉着
发音释义:[ə'plɒm] n. 沉着;垂直;泰然自若
结构分析:aplomb = a(处于…状态)+ plomb(垂直)→处于垂直状态→不左右摇晃→沉着、泰然自若
词源解析:plomb←法语plomb(铅垂)←拉丁语plumb(铅垂)
同源词:plumb(垂直、铅垂),plumbing(水管←古罗马人用铅制造水管),plumber(水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