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une(财富):罗马神话中的幸运女神福尔图那Fortuna
福尔图娜Fortuna是罗马神话中的幸运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提喀(Tyche)。她主管人和国家的命运。她的形象一般为一手执羊角,象征丰饶和财富,一手执车轮,象征命运的变迁兴衰。英语单词fortune就源自幸运女神的名字Fortuna。习语wheel of fortune字面意思是幸运女神的车轮,比喻命运或人生的变迁。
fortune: ['fɔːtʃuːn; -tʃ(ə)n] n.财富,命运,好运vt.给予财富vi.偶然发生
fortunate:['fɔːtʃ(ə)nət] adj.幸运的,侥幸的,带来好运的
fortuity:[fɔː'tjuːɪtɪ] n.偶然事件,意外事件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ortune 词源,fortune 含义。
milestone(里程碑):古罗马的千步一碑
罗马帝国的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在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树立了一块中央石碑,将其作为世界的中心,以此为起点每隔千步置一石碑,碑面刻有皇帝的大名,并标明到某地的距离。罗马的“千步”距离在拉丁语是mille passus,合写为milliarium,大约等于1.48公里。因为这些石碑代表了milliarium的距离,所以被也被称为milliarium,中文译为“里程碑”。在古罗马广场中央里的那块石碑则被称为“Milliarium Aureum”(金色里程碑),是古罗马广场的著名景点之一。
英语单词mile(英里)就源自拉丁文mille(一千),所以这种里程碑在英语中就被翻译为milestone,由mile和stone二词复合而成。
milestone:n.里程碑,划时代的事件。
dowry(嫁妆):女子出嫁时娘家赠送的陪嫁礼物
女子出嫁时,女方家庭向男方或新婚夫妇赠送一定的陪嫁礼物,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一项古老习俗。这种陪嫁礼物就是“嫁妆”,在英文中称为dowry。它源自拉丁语dotare,其中的do就是“赠送”的意思,如英语单词donate(捐赠)。与它同源的还有endow(捐赠)。
娘家赠送嫁妆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定资助,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另一方面还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知道,古代社会是父权和夫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嫁入男方后就成了婆家的人,与娘家不再有瓜葛,也不能继承娘家的遗产,所以女性成家后几乎再也无法从娘家获得任何帮助。在这种背景下,娘家向出嫁女儿提供帮助的唯一途径就是结婚时的嫁妆了。嫁妆的丰厚与否,与女儿日后在婆家的地位息息相关。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地方,人们对嫁妆异常看重,甚至经常发生“索奁焚妻”这样的暴行。“索奁焚妻”指的是因为女方家庭拒绝男方的要求,不肯提供更多嫁妆,男方便杀害新婚妻子作为报复的事件,通常采取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残忍手段。在印度,这一恶习屡禁不止,每年造成了大量女性的死亡。dowry一词在印度已经违背了“自愿捐赠”的本意,变成了女方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dowry:['daʊ(ə)rɪ] n.嫁妆,天资,亡夫的遗产
endow: [ɪn'daʊ; en-] vt.赋予,捐赠,天生拥有
vampire(吸血鬼):发源自东欧的吸血鬼传说
英语单词vampire(吸血鬼)来自东欧塞尔维亚语。关于古代欧洲吸血鬼的第一手 资料,能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寻得——实际上,吸血鬼的传说也正是从巴尔干半岛出现并扩散到全世界的。公元14世纪,欧洲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传染极快并且危害极大,当时在欧洲造成了恐慌。有些得了瘟疫的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但其亲友便将其草草掩埋,以至于后来某些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发现里面 的尸体呈现着各种古怪姿势,并且还染有鲜血,这当然是因为被误埋的活人挣扎所致,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过于害怕便产生了奇异的联想,于是吸血鬼的说法从贫穷 落后的东欧传到整个欧洲。
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来东欧罗马尼亚传说中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是多瑙 河畔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由于君斯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古拉伯爵受命前往征讨土耳其军队。然而在他获胜之时,谣传他战败并死于敌手。他的妻子听闻 后悲痛欲绝之下投河自杀。德古拉班师回朝却看到妻子的尸体,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受如此结局。狂怒的伯爵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 的耶稣,顿时鲜血四流。他从此投向魔鬼,以鲜血作为食物,成为一名吸血鬼。他的传说成为了很多关于吸血鬼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源泉。
到了15世纪,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吸血鬼,僵尸等魔怪的存在,并宣布他们为基督教的敌人。从此吸血鬼种族存在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开来,并产生了许多传说。
17、18世纪时,在塞尔维亚等东欧斯拉夫语国家流行着一些死尸复活吸血的传说,并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埋尸体的时候要钉个木桩什么的。18世纪,奥地利扩张到塞尔维亚北部等地区的时候,官方发现了当地的这些奇怪习俗,大惊小怪地 到处传扬,导致吸血鬼的传说越传越广。如1725年,在塞尔维亚,一名叫做皮雷·普洛戈维兹的人被指控变为吸血鬼,人们传说有八人死在其手中。另一名叫做 阿诺德·保勒的吸血鬼则造成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死亡。其中普洛戈维兹事件的档案仍可在维也纳档案馆里面找到。在这份德文档案中首次出现“vanpir”这个 词,被视为“vampire"的词源,这是“vampire”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1732年3月3日,法国的一家杂志Le Glaneur也详细地报道了此次事件,文中的“Vampyre”第一次出现在法语中。同年3月11日,英国《伦敦日报》中第一次出现了Vampire一 词。此后,整个欧洲对于这种生物的描述都改成了Vampire一词,只是拼写略有差异。
vampire:['væmpaɪə] n.吸血鬼
episode(插曲):古希腊悲剧中两次合唱之间的部分
古希腊悲剧来源于奉献给酒神的颂歌,原本以歌唱为主,后来逐渐添加表演、对白等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后来增添的,不是酒神颂歌的主体,所以在希腊语中将两次合唱之间的表演、对白等内容称为epeisodion(插入的内容),是epeisodios(插入)的名词形式。epeisodios由epi(额外的)+eisodos(进入)构成。这就是英语单词episode(插曲)的来源。现在,episode一般表示电视剧中的“一集”(片头片尾都有音乐),或故事或经历中的一段插曲。
episode:['epɪsəʊd] n.插曲,一段情节,有趣的事件
crucify(钉死):古罗马的钉十字架刑罚
一提起耶稣基督,人们总会想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图。将人钉在十字架上处死是古罗马时期的一种残忍刑罚,据说是古腓尼基人最先发明的,后来广泛流传至希腊、亚述、埃及、波斯和罗马。这种死亡方式被视为是最屈辱的。罗马人认为:只有奴隶和最坏的罪犯才可以被这样处死,对一般的罪人则采用别的方法处死,而不必承受这种侮辱下的痛苦。
这种残酷的刑罚起源于一根木桩。起初是把犯人绑在木桩上,令他窒息而死,既简单又残忍。后来木架被引入,有十字架、T形架和X形架。尽管各地行刑的细节略有不同,但大致情形都一样:犯人先被鞭笞,然后被迫背着木架走到刑场。行刑前,犯人被剥去衣服,只剩下一块缠腰布。犯人的手掌和脚下面有一块楔形木,防止身体因重力而滑落。然后把十字架插进地上预备好的固定口内。
十字架上的犯人不是饿死或渴死的,也不是因为出血而死,犯人最终是因窒息而死。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只能靠伸缩双臂呼吸。可是在这样的一种姿势下,加上钉伤所产生的强烈疼痛,所有肌肉会产生一种猛烈的反伸缩力,于是胸腔的空气无法排出,人最终慢慢窒息而死。
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基督教发展的核心事件。自从耶稣基督殉难、基督教发展壮大后,十字架刑罚逐渐销声匿迹,因为掌权者不再用处死“神的儿子”的方法来处死犯罪的人,而是以绞刑和其它刑罚取代。
在英语中,用钉十字架刑罚来处死犯人被称为crucify,来自拉丁语crucifigere,字面意思就是“钉在十字架上”,其中cruci就是表示cross(交叉)的词根。
crucify: ['kruːsɪfaɪ] vt.钉在十字架处死,折磨
crucifix: ['kruːsɪfɪks] n.十字架,耶稣受难像
Crucifixion: [kruːsɪ'fɪkʃ(ə)n] n.(十字架)刑罚,苦难
prince(国君):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一公民”
英语单词prince来自拉丁语princeps,由primus(first,与prime同源)+ capere(to take,拿)构成,字面意思就是“the one who takes the first (place/position)”(首席,排在第一位的人)。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中的威望和权力最大的议员就被称为princeps senatus(首席议员)。首席议员由执政官从贵族议员中选择并任命,通常是以前的执政官。在公元前275年之前,首席议员还仅仅是个荣誉称号,他可以在讨论时第一个发言。公元前275年,首席议员成为正式职位,享有众多特权,如召集和解散议会、确定议程、决定议事规则等。
古罗马帝国初期阶段,帝国首脑被称为Princeps,通常译为“第一公民”。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凯撒大帝的继承人屋大维上台后,从凯撒遇刺事件中看到了罗马贵族对独裁统治的普遍反感,没有采用dictator(独裁官)或rex(king,国王)的头衔,而是采用了一个比较谦逊的头衔Princeps(第一公民)。从此以后,罗马帝国的最高首脑除了emperor(皇帝)头衔外,还都担任Princeps职务,而皇帝瓦勒良(Valerian)曾在上台之前就担任这一职务。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执政时才废除这一头衔。罗马帝国首脑使用Princeps头衔的阶段就被称为“元首制时期”。
英语单词prince(国君、王子)就来自Princeps。由此可见,在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中,一国之君不过是“首席”、“第一公民”而已,绝不像咱中国一样被看成是“天子”。
prince: [prɪns] n.国君,王子,亲王
princess: [ˌprɪnˈses] n.公主,王妃
knight(骑士):英国的骑士制度
在英国,“骑士”被称为knight,来自古英语cniht,字面意思是“年轻人、仆人”,用来表示“在战场上追随国王或上级作战的骑士”。knight不仅仅表示“骑兵”,同时还是一种荣誉称号和爵位,一般只授予立有战功的贵族。要想成为一名knight,需要从page(侍童)干起,然后是squire(侍从),然后才可能受封为骑士,但仅仅是bachelor(实习骑士),参加一定时间的作战后才能升为Banneret(方旗骑士)。
受封为骑士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剥夺骑士称号的事情也有,但极为罕见。截至1793年,英国共发生过三例降级事件。1621年Francis Michell爵士被褫夺骑士头衔,在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可见何等严重。他的马刺被收回,剑带被割断,简直是奇耻大辱。
与法国骑士chevalier一样。knight是英国最低级的贵族级别,低于男爵(baron),并且不可世袭。knight的头衔(正式称呼)是Sir,一般译为“爵士”。
knight:[naɪt] n.骑士,武士,爵士vt.授以爵位
knighthood:['naɪthʊd] n.骑士,骑士身份
guy(家伙):阴谋炸死英国国王的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
1605年,罗马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及其同伙因为不满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新教徒政策,企图炸死国王,并炸毁议会大厦。他们成功地将36桶黑火药运进了议会大厦的地窖,准备在11月5日采取行动。然而,这个“黑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被揭发,国王和大臣幸免于难,盖伊及其同党被以叛国罪处死。著名漫画和电影“V字仇杀队”就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维护对宗教和国家的忠诚,英国人民在每年的11月5日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天也成为了英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也称为“篝火之夜”、“烟花节”。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篝火,并举着形似盖伊·福克斯的假人游行,将其在篝火上焚烧。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节日。他们自己制作代表盖伊·福克斯的木偶(the Guy),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服饰来装饰它,然后拿着它上街向行人索取“给盖伊的便士”(a penny for the Guy),讨到零钱后买爆竹。后来,人们将装束怪异的人也称为guy。再到后来,guy一词逐渐丧失其特殊含义,变成了对男人的一般称呼。
guy:[gaɪ]n.男人,家伙,(人名)盖伊
bout:一圈
发音释义:[baʊt] n.一圈;(拳击比赛)一回合;一阵;(疾病)一次发作;一起(事件);一巡(酒)
词源解释:bout←中古英语bught←古英语byht(一次拐弯)。现在用来表示各种活动中的“一圈”。
advent:来临
发音释义:['ædvɛnt] n. 到来;出现;基督降临;基督降临节
结构分析:advent = ad(去)+ vent(来)→到来、光临、降临
词源解释:vent←拉丁语venire(来)
同源词:venue(犯罪地点、审判地点),event(事件),adventure(冒险),prevent(预防),intervene(干预),avenue(大道),revenue(税收),invent(发明)
album:相册
来自词根alb, 白色。原指古时候用来登记姓名,记录重大事件的白板。
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
又称Guy Fawkes Night, 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来自1605年,一个叫Guy Fawkes的年青人策划炸毁当时的议会大厦。见电影《V字仇杀队》。这一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单词guy的流行。
bunk:卧铺,胡说
1.卧铺,词源同bench, 长凳。
2.胡说,美国地名Buncombe的缩写。来自美国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事件,在1820年一次州议会上,Buncombe郡议员Felix Walker滔滔不绝讲了十几个小时,其它议员不耐烦了,问他什么时候讲完,他回答说,我讲这么长是想向我们郡百姓证明我是尽职尽责的。这一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以后的会议限制发言时间。
chance:机会
来自拉丁词cadens, 掉落,词源同case, accident. 即偶发事件。
contingent:代表团,小分队
来自contingency, 紧急事件,或处理紧急事件的人。
eventing:马术三项赛
来自event,重要事件。用来指马术三项赛。
history:历史
来自拉丁语historia,叙述,告知,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来自希腊语histor,智者,见证者,评论者,来自PIE*wid-tor,看,知道,了解,词源同visit,vision.其原义更偏重于讲故事,含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后来从14世纪开始才逐渐确立为对过去发生事件的真实记录,而于1842年才确立为一门学科,即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历史学。比较其与同源词story的区别。
incidence:发生率
来自incident,偶发事件,发生。引申词义发生率。
incident:偶发事件,摩擦,冲突
in-,进入,使,-cid,掉落,落下,词源同accident,occasion.引申词义偶发事件,摩擦,冲突等。